“以前村道杂草多、雨天积水,现在月月清、定期查,路又干净又好走!” 城山镇横山村曹大叔说。曹大叔提到的这些变化,源于城山镇围绕 “镇级统筹、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属地管辖” 原则构建的公路管养新模式,让每条公路有了 “专属管家”。
乡道管养跳出 “自营自管” 模式,引入专业力量。与专业建筑劳务公司签订养护合同,将日常巡查、隐患排查、绿化管护等 “打包” 交给专业团队,明确标准、时限和考核,形成 “合同约束、按标作业、达标付费” 闭环管理。“每月对照合同清单检查,确保养护不打折扣。” 乡镇公路管养负责人介绍,第三方服务提升效率,去年乡道完好率较往年提升 10% 以上。
村道管养责任压实到村。指导各村成立 “村道管养小组”,村干部牵头,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参与,制定 “每月清杂、每季巡查、每年维护” 制度。春季清杂疏渠,雨季查路基,秋季清“加拿大一枝黄花”,冬季除冰,实现管养 “主动靠前”。观塘村一位村干部说:“路大家一起管,顺手捡垃圾、及时报隐患,路好了心里亮堂。”
经费保障是 “定心丸”。建立 “上级专项 + 乡级财政” 双渠道机制:对接县级争取专项补助,用于乡道修复;乡级财政划预算,补充村道开支,确保 “有钱办事”。今年已整治交通隐患 10 余处,解决 “出行难” 问题。
严格考核为成效装 “监控器”。县级每季度 “看现场、查记录、访村民” 考评乡道,结果与第三方费用挂钩;乡镇每半年考评村道,纳入村民满意度,奖优罚劣。
如今的城山镇,乡道平整、村道整洁。管养新模式改善交通,激活乡村活力,便利农产品运输、吸引游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能。下一步,城山镇将优化管养机制,探索 “群众监督 + 智慧巡查”,建好惠民 “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