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县城山镇东庄村,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在眼前铺展,连片稻田四周纱网轻覆,蛙声阵阵回荡在田间,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一只只青蛙在水稻间灵活穿梭、嬉戏跳跃。这里采用的纯天然、无公害稻蛙共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东庄村稻蛙养殖基地水资源丰富、耕地优质,是发展稻蛙共生生态农业的理想之地。据了解,该基地稻蛙共生面积共70亩,青蛙亩产量可达750余公斤,年总产量约5万公斤。水稻种植面积20余亩,年产量约5000公斤,经自动化加工后,大米公斤售价可达20元以上。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青蛙还处于中蛙阶段,预计到中秋、国庆期间可大量上市,届时将长成成蛙,既可零售也能批量销售。预计总产量能达到一万多公斤。目前我们每天已有少量青蛙零售,截至目前,今年青蛙销售收入大概在40万元。”城山镇东庄村村干部陈文杰介绍。

稻蛙共生种养模式坚持“以稻养蛙、以蛙护稻”的生态理念,青蛙排泄物作为天然绿肥替代化肥,有效促进水稻生长。青蛙捕食田间害虫,实现生物防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该模式从源头上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一绿色种养模式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