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金砂湾工业园一角
四月湖口,水暖春江。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湖口工业,在换挡提速中继续着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2.36亿元,增长13%;完成工业固投13.57亿元,占固投总额的68.6%,增长91.5%;完成财政总收入5.86亿元,增长13.4%;工业用电量达6.74亿度,增长26%,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完成港区货物吞吐量745万吨,增长13.1%,占九江港的37%。
湖口县牢牢抓住工业这个发展的“牛鼻子”,始终以主攻工业、主攻项目为中心,以项目推进和项目引进“一推一引”为主抓手,特别注重结构调整、特别注重产业聚集、特别注重创新驱动、特别注重打造环境、特别注重生态保护,既抓总量扩张又抓质量提升、既抓增量招引又抓存量盘活、既抓平台建设又抓综合环境、既抓要素保障又抓政策激励,打好转型升级发展组合拳“组合拳”。
转型招商,盘活存量促升级。于去年9月动工建设的4亿元年产7000吨中佳高档染料项目,目前土建工程主体建成,正在加紧设备安装,今年5月底可试投产。此项目是湖口县转型招商,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变“死资产”为“活资源” 的成功案例之一。该县在全民招商、重点招商的基础上,致力转型升级,及时调整思路,转变方式,组建4个招商分局,突出产业聚集招商、盘活存量招商、定点定向招商。
在转型招商过程中,湖口县按照初步审核、考察论证、联审联批的“三步走”程序,严把项目质量关。坚持“三引三不引”原则,重点引进实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对污染环境、成长性不好、贡献率不高的项目坚决不引。截至目前,该县已依法清退违约项目11个、收回项目用地960亩,清理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项目9个、收回闲置用地1541亩。推进九江钢厂、天赐化工、蓝天玻璃等20多个规上企业技改升级、提质增效;帮助中固管桩、泛美亚材料、嘉远科技等15个小微企业技改扩能、由“小”转“规”;促进龙达化纤、富达实业、力山环保等5个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帮助中星药业、浔鹏化工等8个企业成功招商、合作重生。富达实业去年实现重组后,当年实现产值、税收“双翻番”,今年可实现新增产值10亿元、税收1.5亿元。
产城融合,专业服务优环境。金砂湾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已落户项目145个,其中10—30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20个。2014年园区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1.5亿元,列全省县级工业园第9位。该县加快城园对接,深化产城融合,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进园区,完善园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随着金砂湾园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园区医院、园区商务中心、文体中心、企业公租房等配套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园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力不断增强。
该县针对工业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成立项目用地、前期审批、报建验收、企业融资、码头建设五个专业协调服务小组,分别由党政班子领导牵头负责,抽调专业力量,与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分支机构高度融合,合力攻坚,共同推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涉企服务,有效破解了一批项目推进难题。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县在用好“三通一保”等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两基金两平台”融资模式。目前产业投资基金、续贷周转基金已正式运营,创业投资基金、民营性担保平台、政府性担保平台正在组建报批。已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成功向县内企业注资3亿元。
科技驱动,致力生态提质量。该县有效整合各类政策资源,以科技创新撬动工业升级,推进市县共建金砂湾“科技创新培育试验区”,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力。目前,该县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建立省、市级技术中心9个,组建企业研发中心13个,2014年全县企业申请专利120件、增长69%,专利授权59件、增长47.5%。
在加快工业发展过程中,该县致力质量与效益并重,筑牢生态环保“生命线”。重点推进园区粉尘污染、烟囱排放等专项治理,采取一企一策,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打造清洁生态园区。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出台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工程减排系列奖惩措施,并通过环境在线监控、空气自动监测等手段,“零容忍”查处企业直排、偷排、漏排行为。去年已实施九江钢厂脱硫脱硝等11个减排项目,关停环保问题企业7家,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天赐化工获得“江西省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许先庆 李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