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8-04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5047

科学防蚊,守护健康家园

发布日期: 2025-08-04 18:50 责任编辑:湖口县卫健委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当蝉鸣与热浪一同袭来,夏季的“隐形访客”——蚊虫也悄然活跃。它们不仅是扰人清梦的“嗡嗡”声源,更是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病媒传染病的“快递员”。一只不起眼的蚊子,可能携带着足以击倒一个社区的病毒。科学防蚊,已从简单的“止痒”问题升级为守护全家健康的“必修课”。唯有从源头斩断传播链,才能让盛夏的每一扇窗、每一片庭院,真正成为安心呼吸的清凉港湾。



认识蚊媒传染病:隐形的健康威胁 。蚊媒传染病是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类疾病,包括登革热、疟疾、乙脑、寨卡病毒病等。这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发聚集性疫情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登革热: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严重者可致出血或休克。疟疾: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可能引发脑损伤甚至死亡。乙脑: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为特征,儿童及老年人风险较高。


 


蚊子为何“偏爱”你?蚊子通过二氧化碳、体温和体味定位目标,以下人群更易被叮咬:呼吸频率快(如孕妇、儿童);体温较高或出汗多;穿深色衣物或使用香水;居住环境积水多、卫生差。 

科学防控,从源头阻断传播链 环境治理:清除蚊子“温床” 翻盆倒罐:定期清理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避免蚊虫孳生。疏通沟渠: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防止污水滞留。水生植物管理:每周换水并清洗根部,或改用沙土种植。个人防护:筑牢健康屏障 穿长袖长裤:减少暴露皮肤,选择浅色衣物。 使用驱蚊剂:选择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产品,按说明涂抹。 安装纱窗蚊帐:居家防蚊“双保险”,尤其保护婴幼儿和老人。避免高峰时段活动:黄昏至黎明是蚊子活跃期,减少户外逗留。生物与化学防治,精准打击 :在池塘、水池中投放食蚊鱼,利用天敌控制蚊幼虫。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如苏云金杆菌);户外环境使用低毒杀虫剂时,需注意安全间隔期。

蚊虫叮咬别慌张,正确处理保健康初步处理:及时止痒防抓挠 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唾液注入人体皮肤,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和过敏原会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此时,千万不要用力抓挠,因为抓挠会使皮肤破损,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加重瘙痒和红肿。冷敷止痒:可以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在叮咬处,每次冷敷10 - 15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再重复。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和肿胀。如果没有冰块,也可以用冷水浸湿毛巾后敷在患处。 涂抹止痒药物:市面上有很多止痒的外用药物可供选择,如炉甘石洗剂、清凉油、风油精等。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使用前需摇匀,然后用棉签蘸取适量涂抹在叮咬处;清凉油和风油精能带来清凉感,分散注意力,减轻瘙痒症状,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在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

预防感染是关键:被蚊子叮咬后,皮肤表面可能会有蚊子的唾液残留,及时清洁消毒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用肥皂水清洗: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轻轻清洗叮咬部位,能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部分过敏原,减轻炎症反应。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摩擦损伤皮肤。 涂抹消毒药水:清洗干净后,可以用碘伏或酒精对叮咬处进行消毒。碘伏刺激性较小,适合大多数人使用;酒精消毒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皮肤敏感者慎用。消毒时,用棉签蘸取适量消毒药水,轻轻涂抹在叮咬部位及周围皮肤。

警惕症状,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持续高热不退;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剧痛; 皮肤出现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 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等症状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以及旅居史。 

蚊子虽小,危害巨大。防控蚊媒传染病,需要每个人从细节做起:清理一处积水、关好一扇纱窗、用对一瓶驱蚊剂……点滴行动汇聚成强大防线。让我们携手科学防蚊,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共建安全、清洁的生活环境!


供稿:湖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口卫生健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