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新闻出版
  • 公开方式: 依申请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4-2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2598

赓续红色血脉 活化非遗传承——青阳腔现代戏《指南针》创作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 2025-04-25 11:45 责任编辑:湖口县文广旅局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3月31日,湖口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在付垅乡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召开青阳腔现代戏《指南针》创作研讨会。该剧以本土革命烈士邹觉民的英雄事迹为蓝本,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与红色故事创新融合,探索传统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精神的新路径。

研讨会上,汇聚了邹觉民烈士后代、青阳腔传承人、青阳腔戏剧导演等多领域代表。主创团队介绍了《指南针》剧本核心情节:1930年,中共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口县委书记邹觉民领导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和农民赤卫队参加“湖口暴动”,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与利诱,他严守党的机密,在英勇就义前,巧妙将象征革命信仰的指南针与绝笔遗书传递给同志。剧中,“指南针”既是实物线索,更隐喻中国革命方向如磁针指南般坚定不移。

与会知名作家姚炳森对作品名称、主题、线索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就深化人物个性、舞台美术等提出了修改打磨意见。烈士后代介绍了烈士的主要事迹。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非遗中心通过创排《志成回乡记》《奋进新时代》等新编青阳腔现代小戏剧目,使传统戏曲焕发新生。《指南针》将坚持守正创新的传承转化方向,在保留青阳腔传统声腔的基础上,注入新活力,让古老剧种与当代审美共振。

“让青阳腔唱响英雄赞歌,是以艺术培根铸魂的双向奔赴。”《指南针》的创排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礼赞,亦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创新样本。这部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作品,即将在传承与突破中揭开面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