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具体安排,依据江西省河湖长制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24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一、持续强化河湖长制,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一)压实河湖长责任。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落实各级河湖长在河湖管理保护治理中的职责,持续推动各级河湖长巡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提升河湖面貌。(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以下均需各乡(镇)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强化河长办职能作用。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情况监督检查、正向激励、考核问责,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等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完善河湖长动态调整机制和河湖长责任递补机制。强化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职责,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牵头单位:县河长办,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三)强化工作协同及司法衔接。充分发挥责任单位在河湖管理、治理和保护的主体作用,加强各类涉河湖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建立涉河湖重大问题责任倒查机制。持续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跨区域河湖管理保护协作机制,推动解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重大问题。健全“河湖长+”部门协作机制,持续发挥“河湖长+”等在河湖保护中的监督作用。不断强化“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网格化格局,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完善河湖巡查管护体系,加强乡村河湖管护,开展河湖保洁。(牵头单位:县河长办、团县委、县审计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二、落实约束制度,强化节约集约利用
(四)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按照管控指标考核,推动已细化分解的用水总量、地下水用水量等目标落实落地。(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发改委,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五)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构建节水综合体系,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节约集约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保障河湖基本生态需水。科学谋划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工程、现代供水网络工程等。(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发改委,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六)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管措施。每月开展取用水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取用水户用水行为。持续开展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力争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创建实现零的突破,积极做好水利部县域复核及“回头看”复核工作。(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三、强化岸线管控,推动幸福河湖建设
(七)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强化涉河建设项目许可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巩固完善河流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全面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与复核,以及名录外划界成果的复核与汇总。进一步健全高水平的治安防控体系,联合开展河湖水域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和保护水域生态法制宣传活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推进河湖健康评价,滚动编制实施“一河(湖)一策”。(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公安局、长航公安湖口派出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八)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整治。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三年攻坚和水库“清四乱”行动,以妨碍河道行洪、侵占水库库容为重点,全面整治河湖库管理范围内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加大重点问题整改力度。强化河湖遥感图斑核查工作。(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九)持续强化河道采砂监管。组织开展“清江”“清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强化采砂船舶源头管理,加大对“三无”“隐形”采砂船舶查处、拆解力度。落实重点河段、敏感水域河道采砂管理“四个责任人”。全面推行河道砂石电子采运单制度,强化疏浚砂利用管理,强化河道采砂部门协作。(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长航公安湖口派出所等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十)提升河湖管护信息化水平。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四全”管理、“四制”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内容,加快推进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提升试点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四、紧盯突出问题,强化水污染防治
(十一)强化工业污染防控防治。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积极推进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园区管网排查及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强重点单位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及运行管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三废”减量,严把项目准入退出关,减少污染物排放。(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科金工局、县商务局)
(十二)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及垃圾整治。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体系,持续开展管网精准排查,力争在2024年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45以上或较往年有所提高。加快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建制镇实施设施和管网改造提升,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效能和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推进村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牵头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市监局、县卫健委)
(十三)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推广“畜-沼-果”等农牧结合和第三方集中处理模式。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行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等项目。全县病虫害监测点建设维护数量不少于3个。积极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全县完成取土化验424个,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十四)强化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贯彻落实《九江市船舶污染物管理办法》,压紧压实企业主责、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执行“三必须一确认”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提升污染物交付、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管理水平。推动洗舱站常态化规范化安全运行。持续推进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加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积极推广船舶清洁能源应用。做好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管路盲断工作。(县港口航运局、九江海事局湖口海事分局、县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督巡查,实行动态更新与长效管理。积极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组织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备。持续开展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严把排污口整治销号验收关。(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县城管局、县水利局等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五、强化协同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进一步控制和削减鄱阳湖流域总磷浓度,河湖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长江湖口段水体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鄱阳湖(湖口段)出口水域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十七)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监管,推进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水源地整治成果。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问题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预警能力,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
(十八)强化城市黑臭水体管理和治理。持续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到2024年底,县级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水利局等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十九)强化河湖水库生态渔业整治与利用。持续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打击河湖水库投肥养殖行为,试点推进河湖水库净水渔业,科学规范利用河湖水库资源。以湖库为重点,大力开展以鱼净水试点示范,提高试点覆盖面。(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
(二十)强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推进长江、鄱阳湖流域禁捕退捕,出台措施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创业,全面清理整治禁捕水域内“三无”船舶、废弃网具。健全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始终保持非法捕捞严打高压态势。按要求完成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开展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六、推进精准施治,助力河湖生态复苏
(二十一)系统推动水生态优化。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大力推进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存量,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持续开展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
(二十二)加强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加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力度,严把湿地占用准入关,严厉查处擅自填埋、占用湿地等违法行为。以乡村小微湿地为重点,落实湿地恢复和湿地综合治理,2024年实施修复项目1个以上。强化部门合作,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十三)强化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十四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大水库运行安全管理,推动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加强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加快城乡供水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二十四)全面拓展水文化传承。充分挖掘河湖治水文化和人文历史。推进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优化河湖流域旅游产品供给,深入挖掘河湖文化和旅游资源。宣传推广生态旅游品牌。大力推进湖口山江湖生态文明展示园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文广新旅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七、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二十五)强化执法监管。进一步健全高水平的治安防控体系,联合开展河湖水域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和保护水域生态法制宣传活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牵头单位:县公安局、长航公安湖口派出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二十六)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监督检查体系,持续开展河湖和水库“清四乱”、河湖管理、河湖长履职尽责、水域岸线利用(含采砂)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牵头单位:县河长办、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二十七)强化考核问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考核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配合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评价。(牵头单位:县河长办、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二十八)强化宣传引导。强化河湖长制典型宣传,深挖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和亮点。持续推进河湖长制进党校,加大对基层河湖长的培训力度,鼓励河湖长带头宣讲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深化学生警惕溺水危害宣传和提升落水自救逃生能力,强化中小学生河湖保护和涉水安全意识。(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河长办、县教育局、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