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口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学在湖口”教育品牌作为建设“构建环形格局、加快创新融合、奋力争当全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新湖口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资源配置更均衡、政府保障更到位、教育机会更公平、办学水平更优质”的总体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公、民办中小学校共有32所(不含特教学校),其中小学14所(含1所村小)、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中2所。在校小学生15198人、初中生8750人,在岗中小学专任教师1771人,其中小学995人,师生比为1:15.27,初中768人,师生比为1:11.39。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抓机制,实现高层次推进。
一是强化高位推进。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的常委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全县“两项评估”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近两年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题研究义务教育发展问题达10余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义务教育学校调研指导,先后研究解决第一小学体育运动场建设、第三中学小学部扩建、中小学“三防”建设等教育发展难题。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五级责任制度》,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每年度乡(镇)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行挂点帮扶。制定出台《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学校(幼儿园)制度》《湖口县迎接“两项评估”帮扶协同推进工作实施方案》,33位县领导和26个部门挂点帮扶学校,实地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落实整改调度。制定整改任务清单、工作台账任务清单、一校一案,落实“教体局迎评专班一周一会商,县政府分管领导两周一调度,县政府主要领导一月一督导”推进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及时有效解决“短板弱项”问题。
(二)坚持抓投入,实现高要求保障
一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自实现基本均衡以来,县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4.39亿元,新征校园面积160余亩,实施教育重点项目18个,完成新建第三中学、第五小学、湖口中学新初中部,扩建第三小学和第四小学,迁建第一小学等建设项目,新增学位9000多个,“大校额、大班额”等硬瓶颈问题化解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城区新扩改、农村优布局”思路,出台《湖口县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专项规划》,编印“一校一册”校园规划,2022年投资1.1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资源扩充工程项目23个,湖口二中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第三中学扩建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投资3600万元的第三中学小学部建成,秋季学期开学招生,有力化解第二小学、第五小学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投资7000万元新建第六小学项目即将启动。第二小学新建体育运动场地建成投入使用,新增面积9845平方米。
二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统筹教育发展各类资金、项目,集中有限财力向义务教育、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加快“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度,着力缩小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的发展差距。2022年投入资金4098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资源扩充、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特色功能提升、校园文化提升等工程,推进文桥小学教学楼改扩建工程等项目。2023年安排资金1646万元,实施运动场建设、功能教室改造、设施设备添置、劳动基地建设和校舍维修等工程,有力改善办学条件。
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投资800万元购置2000台云办公设备,实施全县教师云办公及网络安全升级。2022年教育装备投入达1000余万元,购置高质量班班通设备140套、人工智能教育设备(机器人)15套,新增实验室、功能室24间,新建心理健康功能室15间,添置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1.5万件,购买图书61000册。在全市县区首家举办县级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打造了“智慧教育”的湖口品牌。今年2月19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建好用好用优信息化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对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坚持抓队伍,打造高素质师资。
一是多方式补师资。建立健全了教师编制县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积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广渠道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实施“归雁计划”、男岗计划、音体美学科计划,近三年引进教师357名,其中音体美等专任教师83人,占比为23.47%。大力支持教职员工考取音体美专任教师资格,举办音体美兼职教师转岗考证培训班,确保课程开齐开足。
二是多举措强师德。先后开展“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学校学风”整治、“作示范、勇争先”和“改作风、树新风、抓落实”等专项行动和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全县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四轮全覆盖专项督查,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倡议承诺书,举行全县教师政治理论和党纪政纪考试,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湖口县连续四年获评“九江市师德师风先进单位”。
三是多形式提师能。建立完善“好老师”培养机制,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强化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实现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健全“县级名师-校级骨干-校本研修”三级培训机制,以远程网络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加强学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重点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面实施“名师优教”工程,组织开展“湖口名师”培养评选,组建了17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了23个学科中心组,充分发挥名优教师(校长)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专业强、教风实的教师队伍。
(四)坚持抓管理,打造高质量教育。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红色文化》读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研学、“红色、绿色、古色”三项文化教育、“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德育实践活动。第二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我县夏清怡等同学荣获九江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举办思政教育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开展“思政大讲堂”活动,将“最美人物”“感人事迹”等作为教学案例搬入到“思政课堂”,用“温度、效度、深度”上好“思政课”。
二是强化“质量立校”理念。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突出办学绩效考核和督导评估“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2023年2月举行的全市教学管理工作会上,湖口以两个全市第4名的成绩,同时获得全市初中和高中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单位。建立健全“五育并举”保障机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启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加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举办湖口县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全县校园活力持续增强。
三是开展“三型校园”创建。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持续推行“清廉型、学习型、文化型”校园创建活动。立足湖口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节,形成一校一品更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校额存在。第二小学2710人、第五小学2815人,均为大校额。城区学校超标准班额仍然存在。
(二)教师配置不均衡。城区部分学校师资仍然紧张,音体美专任教师还有差缺。
(三)办学条件还有不足。个别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如第四小学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单间面积不足,不能分别达到96平方米、90平方米,2016年及之前规划建设的乡镇学校不能分别达到73平方米、67平方米的标准。
四、下一步打算
(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调研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调度,压实责任链条,强化督导指导,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招生范围,尽快启动第六小学建设,进一步分流生源、化解大校额。加快第四小学体育运动场项目建设。督促、指导各学校增加音乐、美术专任教室单间面积,确保达标。
(三)提高教师配备速度。通过考试选调、支教、跟班学习等形式,优化城乡师资配备,解决城区学校教师缺额问题。鼓励、组织现有教师转考音体美专任教师资格证,广渠道培养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