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湖口县委、县政府始终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位置,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坚持“补短板、促均衡,创特色、树新风,抓队伍、育人才”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积极贡献集体”“全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一、主要工作举措
湖口县2016年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近年来,湖口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求实的调研和指导,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案和制度,推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行动和举措,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快速迈进。
(一)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均衡全面推进
1.教育优先理念坚定有力。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坚决筑牢筑实义务教育这一发展根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义务教育调研指导,先后研究并解决湖口中学、湖口二中债务化解,扩建第三小学、迁建第一小学、新建第三中学,学校“三防”建设等教育发展难题,真正把促进义务教育长远发展的大事、好事办好。
2.教育体系制度科学健全。坚决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各项要求,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管长远、打基础的体制机制,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湖口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2017-2022年)》《湖口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五级责任制度》等,健全了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调研教育、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学校等三项工作制度,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对乡(镇、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责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教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着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20年,全县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较上年增加了5.6%;预算内生均教育费用较上年增加了4.7%;2020年实施教育重点项目6个,完成了新建第三中学、扩建第三小学、迁建第一幼儿园等工程项目。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的步伐明显加快。
(二)坚持均衡普惠,教育发展量质齐升
1.优化网点布局。按照“城区新扩改、农村优布局”的工作思路,编印“一校一册”校园规划图,出台了《湖口县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专项规划》《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巩固提升计划》《湖口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自实现基本均衡以来,完成新建第三中学、第五小学、湖口中学新初中部,扩建第三小学和第四小学,迁建第一小学等建设项目,新增学位9000多个,“大校额、大班额”等硬瓶颈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2.改善办学条件。统筹教育发展各类资金、项目,集中有限财力向义务教育、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加快“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度,着力缩小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的发展差距。2021年,启动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学校特色功能打造、校园安保建设、校园文化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第三小学乒乓球馆、第三中学羽毛球馆、校园安保“四个一”工程、心理咨询室建设、农村学校学生课桌椅更换等项目,在建第四小学田径场、张青中学田径场工程等,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推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坚持特教特办,给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全面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一个残疾孩子与所有人一样接受良好教育。县特教学校装备了现代化的教育康复设备,全县拥有特殊学生5人及以上的特殊学校建设了特殊资源教室建设、让每一位特殊儿童接受教育不遗漏、不掉队。
(三)坚持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持续优化
1.立德树人任务全面落实。持续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编写《跟着习爷爷学国学》《新时代读经典育新人》教育读本,开展“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创新实施“一二三四”师德建设模式,2017年荣获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先进单位并作典型经验介绍”。常态化开展“三访三创三争”活动,坚决整治作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2.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建立健全了教师编制县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归雁计划”、男岗计划、音体美学科计划,积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广渠道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全面实施“名师优教”工程,组织开展“湖口名师”培养评选,组建了17个“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成立了23个学科中心组,定期举办“校长讲坛”,充分发挥名优校长和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管理人员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教师待遇依法全面保障。一是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对公务员发放奖励性补贴时统筹考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坚持保障教师各项权益,政府兜底教师医疗、保险、特殊岗位津贴和教育津贴,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乡镇工作补贴按标准全部按规定执行到位。三是职称聘任向乡村教师倾斜,对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乡村教师,淡化荣誉、论文、课题等指标,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职数。四是出台了《湖口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全县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四)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1.建立“智慧教育+专递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县委、县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县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湖口县教育城域网、湖口县教育管理云平台、湖口县中小学平安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湖口县视频资源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的提升。2020年建设专递课堂,实现“专递课堂”和数字校园建设双覆盖,补齐农村教育资源不足这一短板。近两年,江西教育电视台两次专题报道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做法。
2.建立“立德树人+思政大课堂”的德育教育模式。思政教育是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是国家发展的硬性需求。为此,湖口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筑牢师生思想健康保护网,建立意识形态防护墙,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近年来,湖口县通过将思政课纳入课程建设体系、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编写《新时代读经典育新人》思政教材等,将“最美人物”“感人事迹”等作为教学案例搬入到“思政课堂”,用“温度、效度、深度”上好“思政课”。
3.建立“8+X”的教育督导模式。县教育督导部门根据《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拓宽教育督导内容,创新开展“8+X”督导模式,其中“8”是江西省教育督导规定的八项内容,X为县政府、县教育局最新工作要求。近年来,我县除规定的八项内容以外,另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双减”“五项管理”“明厨亮灶”“校园欺凌”等专项督导,做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督学的身影。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努力实现在2022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的目标。
一是扛起政府兴教责任。湖口县委、县政府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县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经费、项目、教师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压实部门履职责任。制定完善《湖口县迎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强化全县“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明确各单位、部门教育工作职责,优化教育发展外部环境,大力营造“党委统筹,政府负责,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氛围。
三是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按照“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当前教育中心工作,咬定目标不松劲,快马加鞭促整改。开展“新、改、扩”学校的前期调研分析,坚决化解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推进“县管校聘”体制改革,统筹全县教师资源,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确保每一所学校师生比达省定标准,确保每一类课程开齐开足。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统筹各类教育项目,优化教育资源效益。
四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和内涵发展作为办好教育的核心任务,“优”和“质”是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持续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课程教材的育人作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质量立校”理念。持续优化学校考评体系,强化日常视导和过程监管,推行“清单式”教学常规调研,强化质量立教意识。开展“五个校园”创建。持续推行“书香校园、智慧校园、法治校园、活力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