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10-28
  • 文件编号: 湖府发〔2023〕7号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12663
  • 规范性文件有效性: 有效

湖口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口县“十四五”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10-28 18:00 责任编辑:湖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及驻县有关单位:

《湖口县“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10月28日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融圈入群、强产兴城、绿色发展、实干崛起”的工作思路和“三打造两提升”部署,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全面分析湖口县生态系统状况及主要问题,以“长江最美岸线”的总体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确定了“四区一带两屏”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湖口县位于九江市东部,地处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由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门”,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发挥着全市重要生态屏障作用,对维护长江水和鄱阳湖生态安全,筑牢鄱阳湖生态屏障发挥重大作用。同时湖口县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亟待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指示精神。推进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方式。为贯彻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2021—2035年)》和充分衔接《江西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谋划辖区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动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5号)、《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自然资办发[2021]67号)、《九江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和《湖口县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试行》文件要求,编制《湖口县“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对象,明确全县生态安全保护格局,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划,凝练生态修复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形成2021-2035年全县生态修复目标体系,为筑牢湖口县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四、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 面临形势

近年来,湖口县国土整治工作始终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举,注重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治理。湖口县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生态效益不够明显,还存在优化空间。

  1. 生态现状与主要问题

湖口处“昌、九、景”金三角地带,是环鄱阳湖区水运进入长江的必经之路,是长江中下游天然的深水良港,是赣、鄂、皖三省交界的产业布局和中转站。主要问题为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问题、耕地资源保护问题、局部土壤生态安全问题和地质灾害防治问题。

  1. 规划目标与任务

2035年,生态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制度逐步完善,城乡人居品质显著提升,打造山地丘陵生态修复样板高地,将湖口县建成“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

湖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生态质量类型

1

森林覆盖率

28.07

28.07

约束性

生态质量

2

森林蓄积量(活立木总蓄量)

万立方米

111.42

115.50

约束性

3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5.54

预期性

4

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11.69

11.69

预期性

5

天然林面积保有量

公顷

10663.4

10663.4

预期性

6

水土保持率

88.36

89.05

预期性

7

湿地保护率

29.17

29.17

预期性

8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9

森林植被碳储量

亿吨

0.61

0.62

预期性

1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系数

0.53

0.57

预期性

农田生态质量

11

高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16.26

约束性

12

生态园林镇占比

40

预期性

城市生态质量

13

生态园林城市占比

100

预期性

14

矿山恢复治理面积

公顷

169.87

184.44

预期性

矿山生态质量

15

废弃矿山治理数量

11

15

预期性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面向生态修复 2035 年目标,湖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确定为:四区(沿江生态城镇建设区、滨湖生态涵养区、生态农业发展区、丘陵生态修复区)一带(长江保护带)两屏(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区、付垅天然林自然保护区)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结合丘陵生态修复区、滨湖生态涵养区、沿江生态城镇建设区和生态农业发展区4大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各片区优先设置的任务,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系统质量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质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土地整治与修复5项任务。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规划部署沿江生态城镇建设区重大工程、滨湖生态涵养区重大工程、生态农业发展区重大工程、丘陵生态修复区重大工程、其他重大工程5大类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17个重点项目,43个子项目。

  1. 成本效益

《规划》初步测算,规划总投资422565万元

重大工程投资预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重点项目名称

投资金额(万元)

(一)

滨湖生态涵养区重大工程

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30100

水系连通工程重点项目

73300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项目

25000

(二)

丘陵生态修复区重大工程

城乡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3500

矿山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4000

地质灾害重点项目

700

(三)

沿江生态城镇建设区重大工程

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78400

城市绿系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20800

城乡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11570

(四)

生态农业发展区重大工程

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15790

城乡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6120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26300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3500

(五)

其他重大工程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点项目

80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项目

24615

城乡供水一体化重点项目

19060

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79730

合计

422565

  1.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应深刻认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形成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街道、镇、园区分级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良性互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和考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自然资源与城乡土地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自然资源和土地开发中积累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开发性贷款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或捐赠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努力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建设投融资格局

完善政策体系。实施水气土环境要素质量分区管控政策推进优化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建立重要生态分区管控政策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要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多渠道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完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配套政策,综合生态环境各要素管控分区及重点资源利用管控分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空间评价制度和生态环境管控清单准入制。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级资金的同时,要加大县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等对生态修复的投入,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生态修复机制。

加强跟踪评估。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动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做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提出评估改进意见,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加强技术支撑。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国土空间中各类生态空间、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监测体系和制度,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动态变化监测评估,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自然生态国情宣传和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将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鄱阳水生物保护基地等作为普及生态保护知识的重要阵地,依托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开展主题宣传,提高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生态产品全民共享,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创新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模式,让公众深切感受生态保护和修复成就,提高社会认可度,积极营造全社会爱生态、护生态的良好风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